来源: 乐鱼体育苹果 发布时间:2025-11-07 06:03:46 点击量: 783
乐鱼体育总部: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贸易技术专家组日前完成了《我国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初步研究》和《运用贸易手段促进我国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政策研究报告,作出了两点有意义的结论:一是我国贸易顺差很大,但在资源环境方面存在巨大逆差;二是应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包括环境关税、市场准入准出、绿色投资等),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在一篇文章中表示:“这些研究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那就是在当前发展阶段怎么样看待我国贸易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此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燕鹏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处理资源与发展的关系,并认为关键是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资源供需体系。
此前,刘燕鹏领导的一个课题组对比了1987年和1997年我国的国际贸易,发现进出口产品中的完全消耗耕地资源之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扩大,并且出口远大于进口。这表明我国的资源国际贸易呈资源逆差,并随我国的国际贸易顺差的加大而加大,而且目前我国所利用的世界资源还非常少。这一资源国际贸易格局并不符合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的基本特点。说明中国仍然用自己的自然资源支持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还是一个资源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大国。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一个国家应出口密集地使用其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我国最丰裕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相对短缺的是资源和资本。我国应出口劳动密集型和具有比较优势资源的产品,在这一些产品中,缺乏比较优势的资源和资本含量应较低。实际上,受科学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的限制,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资源密集型的,科技含量较低。
目前,我国需要资源的出口来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但这将使资源供需缺口加大和资源利用过度,从而成为限制经济发展速度的瓶颈,甚至危及我国可持续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此种现象难有大的改观。经济发展速度、资源国际贸易、资源短缺将形成一个怪圈,既能循环制约,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循环促进。专家们甚至担心,国际贸易顺差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大,那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资源国际贸易逆差也将随之加大。
刘燕鹏说:“可以说,中国国际贸易的顺差是依靠资源国际贸易的逆差、牺牲紧缺资源而换取的。因此,中国应该走出一条非传统的适合中国基本国情和与我国国力相匹配的资源国际贸易之路。中国的资源国际贸易不应再是以调剂国内余缺和提供积累为主的模式,而应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和中国的基本国情重新认识中国的资源国际贸易。”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资源发展经济。针对过去相当长时期内较为普遍的、以国内资源为主(单向式)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做法,2000年,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就提出了“中国双向式自然资源发展的策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得到了政府的格外的重视,现在已经成为破解资源瓶颈的国家级三大战略之一,其他两个战略分别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循环经济。
刘燕鹏介绍,这个战略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充分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充分的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速度的水平,并保持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双向式自然资源发展的策略的核心思想是:调控资源国际贸易逆差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重点是资源利用方向由单变双,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都要利用。将以往粗放式开发利用资源、单纯消耗资源和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扭转为集约化经营方式,重点是用好国内资源。在考虑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的发挥我国优势资源的比较优势,充分的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价位偏低的有利条件,逐步减少我国资源国际贸易的逆差,弥补我国资源的劣势和不足,重点是用好两种资源。为此,要继续加强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后备资源,建立特种资源应急储备体系,积极有效利用世界资源,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刘燕鹏带领的课题组提出,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调整我国的进出口结构,逐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和我国优势资源产品的出口,逐步增加国内对某些紧缺大宗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并注意保护我国资源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出口国和进口国要实现多元化,以保证我国资源国际贸易的安全。根据区位及资源赋存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区域资源进出口格局。另外,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资源产业,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比较优势。
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陈刚博士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双向式资源发展战略初期强调的是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主要是解决我国资源输入的瓶颈,可以说是用改革开放的思路解决资源问题。从发展过程来看,这一战略主要是立足国内、保障发展,但在国际资源市场上探索得还不够充分。”
也就是双向式资源战略并不单纯地反对出口资源或者追求进口资源,关键点是用好国内、国外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重点是要转变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单向式的、自力更生式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我国是世界第三国际贸易大国,利用了世界资源,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支持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全球贸易上来看,我国资源型产品出口占全球资源型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呈波动变化,由1995年3.20%,下降到2000年的2.51%,2004年又上升至3.30%,多年均值为2.92%,一直低于我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6.16%),但总量上是逐年上升的。从中可以看出,战略实施后,我国在进出口,也就是国际贸易方面,作了很大的调整。
刘燕鹏分析,依据我国资源的基本特点,属国内紧缺的,当然是不能出口,还要进口。适度进口国内急需的资源,以支持经济快速发展。属丰富的,在国际上也称得上是丰富的,充分利用好,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这方面做得还不太够,有待努力提高,例如稀土。
但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不会立即产生效果,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很大的经济体来说更是如此。
刘燕鹏说:“中国双向式自然资源发展战略本身首先就要求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一个战略性的大调整。因此,该战略的实施要有一个过程,效果的显现需要时间。我们希望在整个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经济不仅不能发生起伏波动,而且还要继续保持原有的增长态势。”
双向式战略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对进出口进行调整。总体上看,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是一种共赢。
外贸政策的调整对抑制中国“两高一资”(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商品出口的过快增长起到了良好作用。2007年,中国“两高一资”商品出口量普遍出现下降或增速回落。据中国海关统计,其中煤炭出口量为5317万吨,同比下降16%;原油出口389万吨,下降38.7%;钢坯及粗锻件出口643万吨,下降28.9%。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部长在会上说,近年来商务部采取各种措施坚决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会同有关部门10批次取消了1115个“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4批次对300多个商品开征出口关税。同时,严控外商投资“两高一资”领域。2003年以来,全国水泥行业新设立的外资企业数年均降幅近20%;2004年以来,全国未新设立电解铝外资企业。
2008年,中国将继续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有效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2008年,我国将着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要推动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劳动、安全、环保等法律和法规和标准。
下一篇: 交叉滚子轴承的原理 动作图